…台北編輯J跟我說:龍應台的【目送】真好看
我只記的,龍應台好像政治味很濃,一直沒興趣看她的書
那天在書街翻翻,似乎還滿好看的,我就下意識上博客來訂了一本

看了一週也看不完,因為這本書得細細品嘗
書腰說的對:這是現代版的【背影】
對於家庭情感的描述,真的到讀者不哭,為大不孝
今天坐在車上,我剩最後幾章,寫到她照顧年邁的父親至父母過逝的情節,我看的眼淚都快流出來了

我是外省的小孩,正確來說,我只是外省的第二代
因為我爸還是36、38年從上海坐船來台灣的…外省移民
由於有不少的同鄉一併來到台灣,最後就會團結在一起,裏面也不乏很多的退休榮民
我從小就看過好多榮民來我家,有跑船爺爺、口香糖爺爺還有澎湖爺爺

現在想想,很難過,他一年到頭在跑船,是為了賺錢,但逢過年,他必會來我家送年糕
奶奶會將年糕泡在水裏,泡到年糕軟了,再用肉絲、菜絲跟少許醬油下去拌炒
高麗菜+肉絲+年糕,肉絲跟菜絲流出來的肉汁和著軟綿綿年糕,真是好吃的不得了
我吃的是美味,老一輩吃的是鄉愁,現在這道菜,我媽還是會作
但不一定非得在過年吃,當然也不再是跑船爺爺送過來的了

口香糖爺爺,肯定在賣口香糖,每次他來就有青箭、黃箭跟白箭可以吃
長大了,看到老榮民在賣口香糖,心裏就很難過,非常希望口香糖爺爺不是靠賣這為生的
太辛苦了…當年如此俊挺的軍人,竟落得沿街賣口香糖為生
口香糖爺爺比較常在我們家吃飯,但他的腸胃很差,常常吃飯泡菜或是飯泡白開水
也不知是節省還是不易消化…想到他,就會想到每次來我家大飽口福的澎湖爺爺
(這爺爺是最早過逝的,比我奶奶還早就走掉了的樣子)

澎湖爺爺為什麼叫澎湖爺爺,因為他當初有在澎湖當兵,於是就有了這個外號
他也常來我家,尤其我們舉家從三重搬到木柵後,他住石綻,出現的機率就更高了
所有的爺爺中,當澎湖爺爺長的最帥,身材最好,也最有文人的氣質
每次他來,奶奶都會煮大菜,除了當天可以食用,也會讓他外帶回家
當年我們一度以為,澎湖爺爺有在追我奶奶,因為感情好的不可思議
奶奶過逝了,我們也比較少遇到他,後來澎湖爺爺更直接返回大陸跟兒子同住
這時我們小孩子才知道,原來他在大陸結過婚的呀~離開大陸這麼久了
恐怕兒子的長相也不認得了,之後的幾年,他的榮民退休金,都是我爸申請的
有一年老爸興致匆匆的說要去大陸,順道看看就,卻得到了不可思議的消息
原來澎湖爺爺早已經過逝,但他兒子卻隱滿消息,讓我們持續的申請退休金匯到大陸
在過逝前,他甚至已經痴呆,無法自理生活,我有點不敢想像
這個兒子在爸爸生病時,是否有給他妥善的照顧呢?

龍應台的父親,也是退伍軍人,看著內文,我常想當年來我家的那些爺爺
他們在大陸成了親,但沒有把親人帶回來,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思念,真的很可憐…
文革時,或許家裏的人還受到牽連而被歸為黑五類,那種內疚的心情,想必痛苦萬分
他們不是不想回家,只是有家也歸不得

目送一書中,描述著父母的年邁及生死
小孩成長後,面對孩子的親密關係由濃轉淡的過程
很具備省思的功能,這些我們都懂,但不一定作的到…
中國人對於感情的內斂…有時候真的會讓很多事情變成遣憾
至今,我仍沒有辦法,面對我爸媽不停說愛我時,說一句:我也愛你們

--目送--
作者:龍應台
出版社:時報出版
出版日期:2008年07月10日

--簡介--
龍應台的文字,「橫眉冷對千夫指」時,寒氣逼人,如刀光劍影。
「俯首甘為孺子牛」時,卻溫柔婉轉彷彿微風吹過麥田。
從純真喜悅的《孩子你慢慢來》到坦率得近乎「痛楚」的《親愛的安德烈》,
龍應台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。

《目送》的七十四篇散文,寫父親的逝、母親的老、兒子的離、朋友的牽掛、兄弟的攜手共行,
寫失敗和脆弱、失落和放手,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。她寫盡了幽微,如燭光冷照山壁。

這是一本生死筆記,深邃,憂傷,美麗。

繼年度超級暢銷書《孩子你慢慢來》、《親愛的安德烈》之後,
「華人最犀利的一支筆」龍應台再推出思考「家族人生情感」的最強新作《目送》。

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「人生的課」,自謙成績不佳,
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,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,
正如她在〈目送〉這篇近期傳閱率最高的文字中寫道:
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謂父女母子一場,只不過意味著,
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。
從牽著孩子幼小的手,情意滿滿的親情,到青春後期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;
從陪著年邁母親如帶著女兒一般,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,
龍應台這七十四篇文字處處是我們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,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。
今年暑假每個家庭如果要選一本跨三代共讀、生活分享的書,
《目送》絕對是今年最細膩動人的一本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ekox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